为了找回蓝天白云,一场与大气污染的较量正在这座小城火热进行,污染正节节败退。数据显示,截至2017年12月26日,新乡今年累计优良天数221天,远远超出省定目标值189天。
空气质量变化的背后,离不开全市上下的辛勤付出,既有企业牺牲的经济利益,更有政府监管部门的倾力推进,其难如“滚石上山”,却“抓铁有痕”。
数据显示 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
河南省环保厅提供的数据显示,新乡今年PM10、PM2.5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大幅下降。截至12月26日,PM2.5年累计浓度66微克/立方米,同比降低17微克/立方米,低于今年省定目标值(69)3微克/立方米;PM10年累计浓度115微克/立方米,同比降低27微克/立方米,低于省定目标值(122)7微克/立方米。
截至12月18号,新乡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第15,同比2016年第17名上升2个位次;在338城市排名316,同比2016上升14个位次。新乡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0.2%,PM10同比下降17.8%,PM2.5同比下降18.5%,三项指数消减率均在京津冀传输通道“2+26”个城市中排名第1。
党政同责 形成强大攻坚合力
11月30日,省政府发出“30天冲刺”号召,新乡市委、市政府连夜部署,冲刺行动如一艘巨轮迅速起航。这正是新乡“党政同责,各部门形成强大攻坚合力”的真实写照。
为全力推进攻坚,新乡市成立了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,由市长挂帅,市委副书记、市纪委书记、市委组织部长、市委宣传部长、市政府副市长“重量级”干部组成的“六人领导小组”共同负责环保工作,威力之大前所未有。
“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‘党政同责,一岗双责’,下狠招、出重拳,坚决打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,还蓝天碧水给新乡人民,不辜负群众的期盼。” 这样有担当又饱含深情的讲话,主管副市长王天兴几乎每一次推进会都要重复,而且一次比一次措辞严厉。
新乡市环保局局长胡建森告诉记者,在新乡,目前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基本形成,挂牌督战、挂图作战、挂帅出征和台账的“三挂一台账”制度已经建立,“管生产必须管环保、管业务必须管环保、管行业必须管环保”的局面已经形成。
狠抓重点 强力推进工作落实
12月4日,新乡市今冬首次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。为应对冬霾,市民对限行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。而这仅仅是新乡冬防管控工作其中一项措施。
攻坚战打响以来,新乡市紧盯工业减排、机动车尾气治理、燃煤散烧治理、工地扬尘管控等减少大气污染的关键环节,强力推进工作落实。
今年以来,新乡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提标改造,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改。全市集中供热新增121个小区,集中供暖覆盖率85%以上。4.4万户军民通过“气代煤”、“电代煤”,告别了煤炉。
在施工工地扬尘治理方面,目前新乡在建的180个工地全部落实了“三员”管理制度,并全部安装了在线监控监测设备。172辆现有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已全面完成了自动化密闭改装,统一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联网,实现动态跟踪监管。
除此之外,全市33家水泥企业全部完成提标治理;83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;430家加油站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治理任务。
重拳出击,对环境违法行为“零容忍”
“现在的环保是真管、真执法。今年3月份,我公司因为粉尘超标就被罚了60万元,还拘留了一个人。”辉县市一家建材企业负责人郭生玉真切感受到环保执法的严厉。利剑高悬,郭生玉以切肤之痛不仅教育了自己,也警醒了周围一大批人。
今年来,新乡市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实施“零容忍”。截至11月,全市立案处罚各类环境违法行为511起,下达行政处罚决定509起,处罚金额1891万余元。按照新环保法配套办法查办环境违法案件41起,其中,查封扣押案件9件,移送行政拘留案件29件,移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4件。
量化问责 压力层层传导下去
近日,新乡市环境质量排名后三位的三名县区主要领导被约谈,7名县处级分管领导被诫勉谈话并停职3个月,7名乡科级干部受到行政警告处分,5个职能部门全市通报批评,12家违法企业进行顶格重罚。这是从大气攻坚战打响以来,新乡启动的规模最大、处罚最严的一次集体问责。
严厉的问责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。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由于未能履职尽责,影响了工作任务落实,新乡已有100多名党员干部受到党政纪处理。特别是针对10月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出现的反弹现象,市委、市政府及时对攻坚工作不力的20余名领导干部进行问责,迅速扼制了大气质量的下滑,扭转了被动局面。
已是年终岁尾,新乡市大气污染防治却未敢停歇。全市正全力冲刺,确保攻坚战取得胜利。